Vol 27 星光年终回顾、来自13个产品的26项更新、如何在2022年感觉好一点

本期是海上星光2021年的最后一封newsletter,春节期间停更一期,所以下次再见就是虎年了。
阿小小海:不知不觉已经27期了,正好半年。最开始做这份newsletter的时候其实是做给自己看的。作为社区产品的PM,日常便会关注到各大社区社交产品的更新和内测动态,以及一些新鲜的工具产品。所以在「这些产品有新的迭代」模块也是这类内容。
自己看和写newsletter最大的不同在于:为了对现在的800位订阅的阅读体验负责,同一个信息源必须double check,去验证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这样的机制,也是一个自我督促的过程。除此之外,自己也养成了每周写作的习惯,让自己在工作日和周末都保持着不同的思考。
这半年来看,国内做newsletter平台的多了起来,写newsletter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是好事,说明大家对信息的密度和深度要求越来越高了。新的一年我们也会考虑迁移到国内的平台,以及加入新的模块,让这份每周二发送的邮件,能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期待更新」。
尤a娜:回顾开始做newsletter到现在,是一个心情从忐忑到平静的变化过程。虽然一开始做newsletter是没有目标的,只是因为所在公司在slack上总是有很多优质丰富的信息源分享,再加上本身作为UI设计师在成长过程意识到回顾总结的重要性,强迫自己去沉淀记录,所以开始了这样一件事情。正如我问我同事竹本一世为什么做newsletter,他说因为在求证脑海里一个想法的过程里会学习到很多东西。
那么为什么心情会忐忑呢,因为现在是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的邮件有时候难以避免成为其中的一个“全部已读”,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某个时候对某个人提供一些价值。所以从写自己看得懂的东西,开始逐渐去想怎么让大家能够更快地get到我想传达的意思,可能只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抑或是选题的斟酌。所以我决定2022年的海上星光末尾文章控制阅读时长在5分钟左右,以及希望更多非设计出身的朋友也能有所收获。
最后,今年我也从别人写的newsletter里学习到了很多,说句比较矫情的话,世界真的是因为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变得精彩。当然这里不准备写个表去罗列,之后会在文章里引用我在别的newsletter里看见的精彩想法,大家可以根据我粘贴的来源选择是否去订阅。
anyway,祝大家新年依旧思维敏捷头脑清晰吧嘻嘻
这些产品有新的迭代:
📧微信
- PC版3.5版本正式更新,新增了视频号功能。
- Mac版3.3beta版本正式更新,新增了视频号,同时支持搜索微信号添加朋友。

- 内测已久,Twitter iOS正式推出数字钱包认证并关联NFT功能(仅Twitter Blue可用),关联后可以直接将NFT设置为头像,且该类头像是六边形结构。
- Communities正式对全体Android用户开放。
- App内直接支持展示自己的newsletter服务选项。
- Web App版本在内测支持置顶对话。
- Twitter Flock功能新增了一个功能介绍页,说明离上线不远了。
- 发现页新增了communitites推荐模块。

- 正式支持创作者设置付费订阅,创作者可以向付费用户提供独家stories、live和badges。
- 正在内测限制可被翻阅的follower数量。
- 开放视频的Remix功能至更多视频,而不仅限于Reels的视频。
- 正在内测「Dance Cut」:视频将自动剪辑成对应歌曲鼓点的成片。
- 正在研发NFT制作、交易、和展示功能。

- 桌面版支持暂停语音和发送前预览。
- 正在内测电话通话时的壁纸功能(非聊天背景)。
- 正在支持将Android的聊天数据迁移到iOS。

🎵TikTok
- 在For you feed流中,TikTok正常尝试插入stories内容。
- 正在考虑让创作者可以设置付费订阅。

🤔What's more
- Reddit正在内测[支持NFT头像]。(https://twitter.com/nima_owji/status/1484553411391590406)。
- 豆瓣电影/读书“标签”功能全部关闭。
- QQ音乐正在内测看广告可免费听歌,看15秒,播放30分钟VIP歌曲。
- 抖音推出PC版本客户端。
- Figma正在内测深色模式。
- 苹果的应用内订阅现在支持设置统一的优惠码,用户将可以使用优惠码以折扣价格订阅应用内购买项目。
- G Suite免费版将于2022年7月1日起终止服务。
- 微软Windows11全新任务管理器,视觉大变样。
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啫喱
3D虚拟形象风格的交友App,建模动画效果做得还不错。

📃shottr
一款小而快的macOS免费截图软件,为关心像素的人打造。

为什么2021年感觉比2020年要更糟糕?
毫无疑问,从2019年底新冠爆发,我们经历了两年的失望、创伤和被持续的不确定性笼罩的失落。2020年新闻里还在猜测这个病毒是否可以像非典一样在夏天得到彻底消灭,而在2021年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极大可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疫情,更别提变种的出现。
关于社交
我们感到更加沮丧的原因还有社交受阻,我们与朋友见面更难了,但我却觉得这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这有利于我区分出哪些是我真正关心,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去维系的朋友。以往大家都匆匆忙忙在各自生活,疫情来了,一些群聊反而开始活跃。共享老家的过年返乡政策,关心疫情爆发区的朋友生活是否正常,我们有了正当的“借口”去给予真正的问候,而不是过年时期群发的短信。
这次来了就大家见一面吧,因为下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关于压力
在我国,心理脆弱是件从小就不被认可的事情,是软弱的表现。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的人对于忍耐和自我情绪消化是有“种族优势”的,然而疫情让本就不擅长表达情绪的我们压力更大,更倒霉地是我们无法分辨心里隐约的不快乐是从哪里来的,以及如何去应对。
关于接受
正视伤痛,接受现状,管理预期。
人类不喜欢不确定性,它本质上会引起焦虑。避免制定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计划,防止期望落空。寻找新的兴趣爱好,与亲近的人定期通话,将烦恼诉说出来有助于减轻我们的压力。跳过我们没有精力参加的活动,为最喜欢的活动腾出时间,即使它们会与过去有些不同(比如国外旅游转向国内旅游)。最终,去正视大流行之下的悲伤。我们感受到的槽糕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我们的过错。
最后分享我在platform thinking里看见Neo写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习惯是强大的,纷扰将屈服于它。
更多阅读:Why 2021 felt worse than 2020, and how to feel better i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