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9 Instagram支持Stories点赞、设计师如何准备面试(项目演示)
🌟焦点更新:
经过了100多天的内测,ins正式支持了Story的私密赞,点赞不会公开,也不会计数。
从Story上线以来,如果你喜欢好友的story,将会向好友发送一条消息,来开启之间的对话。但当此类的行为过多时,将会造成私信列表的灾难。
此次改动无疑会释放用户之间点赞压力,清理私信列表的「低效」消息。但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改动,因为这会改变用户使用Story的心智。

除此之外,这周ins带来的更新还包括:
- 上线了新的账户保护措施,包括账户活动记录,以及安全性检查列表。
- 支持置顶自己的Reel到Reel tab。
- 小组支持邀请链接生成。
- Reel支持滑动变大的emoji reaction。
- 多短期大量涨粉的用户,支持关注者的聚合,避免消息刷屏。

这些产品还有新的迭代:

📧微信

- community正在内测加入权限:分别是开放、申请、和邀请制。
- 上周我们提到的Twitter article,开始内测在抽屉内的入口。
- Twitter article在个人主页也在内测新tab。
- Twitter article新增了编辑页,能力支持:加粗、代码块、斜体、删除线、下划线等。

🤔What's more
- Snapchat开始尝试更多的Stories广告,并和创作者分成。
- Reddit Talk现在在web端上线。
- Youtube TV在iOS上正式支持画中画。
- Microsoft Teams推出3D emoji。
- TikTok正针对年龄分级内容进行测试。
- 抖音搜索与苹果Siri达成合作:用户可以通过Siri语音指令直接搜索抖音的视频内容。
- 最近大火的啫喱App,从应用商店主动下架。
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Yat
一家售卖emoji网址的公司,最近opera Mac版本浏览器支持了对他们链接的生解析(此前需要输入前缀y.at)。

设计师如何准备面试(项目演示)
《How to give a great product design portfolio presentation》
想象一下你明天就要去参加一个面试,或是参加职级晋升答辩,你翻阅着文件里项目,看着一个个文件,一张张图片,脑海里思绪万千,却不知道从何开始说起。即使你好不容易理清楚头绪,当你第二天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开始在PPT前犯起低级错误。
一个好的开场:他们不了解你(或你的公司)
好的演示就像讲故事,同时别忘了,简短一点,没有人想听你长篇大论。许多人面试的时候直接切入项目,但对于自己和公司都没有任何介绍:
- 最基本地:你是谁,从哪里来
- 你之前在解决哪类问题
- 过去比较重要的成就
- 落地的side project
- 介绍你之前的公司:你的客户是谁、这门生意如何挣钱、公司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你属于公司里哪个部门
1.你如何定义问题
许多设计师在开始项目展示时候,会说:“我们想要优化产品的新手引导流程,所以我们做了...”。等等,在此之前:
- 原来的流程有什么问题?你们如何发现的?
- 为什么优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其它的?
- 项目花费了部门多少时间和精力?
- 团队如何判定你们的产出保质保量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你需要展示出你是一个充满探索欲的设计师,为了用户过的更好而在努力发现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2.限制与权衡
定义限制是简单的:“我们人手不足、时间不够、没有好的数据、设计系统里没有正确的组件、我们在构建全新的平台、需要解决令人困惑的规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所以此刻我们的决策尤为重要。
准备1~2个故事来说出你们的权衡依据,面试者想要知道的是:
- 你如何辩证地看待风险、依赖性(dependencies)、副作用或外部影响
- 你如何克服用户完全不会关心的困难(比如部门的官僚主义限制)
- 你如何在技术和组织决策上做领航
每位成功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重点在于他们为了胜利知道如何取舍、激发创意甚至重新调整自己去适应挑战。
3.教给面试你的人一点东西
- 项目中的意外之喜
- 哪些决策比想象中效果还要好
- 你学到了哪些对行业、生意、用户心理、价格模型或设计系统有用的东西
- 你工作影响到了公司层面的一些关键制度
- 主导了一个走向市场的决策
4.展示成果是如何随着时间进化的
这是作者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可以看见设计师如何跟随项目一起成长的。
通过用户的反馈知道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最终影响产品的下一轮迭代。
以及永远不要被最初的决定限制视野。
5.展示最终的产品并说清楚自己的贡献
如果没有一个实际上线的产品,屏幕截图和录屏都是可以的,只要反应了你用户最终使用的效果。千万不要展示那些填充着test test 测试 测试 的假字段高保真图。
对于更资深的设计师来说,更重要地是你的设计决定如何影响功能产品在发布前做的改变和提升。
在团队合作里,说清楚自己的贡献,不要试图去盗用他人的工作成果。
6.解释最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
结果复盘,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切入,与第一步抛出的问题做呼应。
以及在设计面试中有一个问题被提及得很频繁:
“如何给你不限时间资源,你会做出何种不一样的决定?”
加分项:
- 阐述你之后对这个项目的计划
大加分项:
- 你设计的组件有效提示了团队效率
- 设计了开源的工具或技术
- 帮助到了下属或团队里更年轻的设计师
- 获得了来自核心用户的肯定
- 发布了能帮助到他人的设计文章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写完并仔细研读了这篇的第二天我去答辩,反复斟酌内容却忽略了PPT字号导致更远处的同事看不清楚(抱头)。
所以面试或在答辩上犯错也是难免的,最后强烈建议大家可以找朋友同事提前演习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Thanks for reading。